拓展训练英文为OutwardDevelopment,中文译为“拓展”或“外展”,原意为一艘小船驶离平静的港湾,义无反顾地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次挑战,去战胜一个个困难。我国于1995年在北京成立了第一所
拓展训练学校“体中体”,2002年7月在东北的帽儿山,湖北的神农架,浙江的大明山都建立
拓展训练基地,随后在全国各地进行大规模的推广活动,涉及的训练课程内容主要有:拓展体验课程、回归自然课程、挑战自我课程、领导才能课程和团队建设课程,主要训练形式为水上、野外和场地部分组成。
1.
拓展训练符合素质教育的内涵和要求根据素质教育以及新课标的基本理念,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健康第一、个性化发展、建立终身体育观念。
拓展训练课程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自我教育,教师只是在课前把训练的内容、目的、要求以及安全事项向学生讲清楚,整个训练过程都是由学生操作、体验和总结,这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弘扬了人的主体性。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挑战自我、战胜自我,使自身的潜能被充分挖掘出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高创新能力。
拓展训练过程中,需要在承受一定负荷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训练的目的和要求,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并且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促进自我概念的提升,提高抵抗挫折和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塑造冷静、果断、坚忍不拔的良好意志品质,发展学生个性。训练中的团队协作,能培养学生与他人、群体及社会保持和谐关系的能力,使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社会化。所以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引人
拓展训练是符合素质教育的内涵和要求。
2.
拓展训练符合高校课程改革的需要把
拓展训练项目经过改造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都是一种改革和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体育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与技能的状况,加强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交往能力,也提高了管理、策划等社会适应能力,符合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拓展训练方式灵活多变,新颖独特,内容丰富,融趣味性与知识性于一体,体现了现代人回归自然、勇于探险、挑战自我、娱乐休闲的需要,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拓展训练是一种体验式的学习方式,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有利于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拓展训练中的“学”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特别为学生设计的一些活动,“教”是旨在通过引导、练习、游戏等方式为学生创造学习的外部环境,教师只是给予及时的启发和诱导。
拓展训练引入体育教学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对推动传统教育模式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